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世界范圍內,肥胖已經成為了一個主要公共健康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有近20億人超重或肥胖,從1975到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導致的死亡高達280萬。
肥胖不僅會導致生活不便、運動能力下降,還會帶來代謝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此外,許多研究表明,肥胖與十多種癌癥的發病風險增加和預后及生存率降低有關。
為了減少糖對健康的影響以及肥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人造甜味劑代替正常糖類,這些人造甜味劑具有糖類的甜味,卻又不產生熱量,人們認為其可作為一種健康的飲食方式,因此近年來廣受追捧。然而,人造甜味劑對健康的影響仍然存在很大的爭議。
2022年3月24日,巴黎第十三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PLOS Medicine 期刊發表了題為: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的研究論文。
人造甜味劑的使用,可以減少添加糖的含量并減少相應的熱量,還能保持甜味,但這項最新研究表明,一些人造甜味劑與癌癥風險增加有關。

許多含有人造甜味劑的食品和飲料每天被數百萬人食用。然而,這些添加劑的安全性一直是爭論的主題。
為了評估人造甜味劑的潛在致癌性,研究團隊分析了參與 NutriNet-Santé 研究的 102865 名法國成年人的數據。NutriNet-Santé 研究是由營養流行病學研究小組(EREN)于 2009 年發起的一項正在進行的基于網絡的隊列研究。參與者自愿報名,并自行報告病史、社會人口學、飲食、生活方式和健康數據。
研究團隊從24小時飲食記錄中收集了有關人造甜味劑攝入量的數據。在隨訪期間收集癌癥診斷信息后,進行了統計分析,以調查人造甜味劑攝入量與癌癥風險之間的關聯。
研究團隊調整了一系列變量,包括年齡、性別、教育、體育活動、吸煙、體重指數、身高、隨訪期間的體重增加、糖尿病、癌癥家族史,以及能量、酒精、鈉、飽和脂肪酸、纖維、糖、全麥食品和乳制品的基線攝入量。
研究人員發現,與不食用人造甜味劑的人相比,攝入大量人造甜味劑,尤其是阿斯巴甜和安賽蜜的參與者整體癌癥風險更高(風險比為1.13,95%置信區間為1.03至1.25)。其中乳腺癌和肥胖相關癌癥的風險更高。

該研究有幾個重要的局限性;膳食攝入量是自我報告的。選擇偏見也可能是一個因素,因為參與者更有可能是女性,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并表現出健康意識的行為。該研究的觀察性質也意味著可能存在殘余混雜,不能排除反向因果關系。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并闡明潛在的機制。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結果提示了使用人造甜味劑作為食品或飲料中糖的替代品并非我們之前認為的那么安全,也為食品添加劑甜味劑的重新評估提供了重要而新穎的見解。
(來源:生物世界)
原文出處:Debras C, Chazelas E, Srour B, Druesne-Pecollo N, Esseddik Y, Szabo de Edelenyi F, Aga?sse C, De Sa A, Lutchia R, Gigandet S, Huybrechts I, Julia C, Kesse-Guyot E, Allès B, Andreeva VA, Galan P, Hercberg S, Deschasaux-Tanguy M, Touvier M.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 2022 Mar 24;19(3):e1003950.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950. PMID: 35324894; PMCID: PMC8946744.
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324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