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新聞
2022年六安市疾控中心公開招聘
六安市疾控中心2022年預算公開
六安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監測檢驗樓
2021年六安市疾控中心公開招聘
慢性病防制宣傳物資采購結果公示
急傳科宣傳物資采購結果公示
宣傳物資采購公告
慢性病防制宣傳物資采購公告
乙肝免疫球蛋白采購結果公示
移液器、電子天平、醫用冰箱采購結
疾控新聞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六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疾控新聞 > 疾控綜合
發展轉基因要穩扎穩打
信息來源自: 生命時報
發布時間:2022/4/18
閱讀次數:2902

受訪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 萬建民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羅云波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這是一件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

轉基因技術,作為全球發展成熟、應用廣泛的生物育種技術,是發展種業必須搶占的科技制高點。但是,國內外始終有些人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存在疑問和疑惑。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轉基因是一項新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社會對轉基因技術有爭議、有疑慮,這是正常的。對這個問題,我強調兩點:一是確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創新。也就是說,在研究上要大膽,在推廣上要慎重。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推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范進行,穩打穩扎,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要大膽創新研究,占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占領了!

什么是轉基因

轉基因,即利用工程技術將一種生物的一個或多個基因轉移到另外一種生物體內,從而讓后一種生物獲得新的性狀,在農業、醫藥、工業、環保、能源等領域都有應用。例如,農業方面抗部分昆蟲的抗性轉基因棉花、水稻或玉米,可高效除草的抗除草劑基因作物,以及存活率更高的抗病基因作物;醫藥方面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組新冠病毒疫苗;工業方面的食品用酶制劑、添加劑、洗滌酶制劑等。

水稻分子遺傳與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萬建民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具有抗蟲、抗病、耐除草劑、優質、抗逆等優良性狀的轉基因作物,可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勞動力成本,改革耕作栽培制度,提高農產品產量與質量。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說,過去的選育、雜交、突變等手段都可以優化農作物的性狀,但這些利用各種射線、輻射對種子進行培育或將種子送上太空希望產生不一樣的基因突變等手段充滿隨機性,轉基因技術則更加可控和高效。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29個國家或地區批準種植轉基因作物,42個國家或地區批準進口,主要種類為轉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現已拓展到馬鈴薯、蘋果、苜蓿等32種植物。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生產消費大國,據美國雜貨商協會統計,美國市場上75%~8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歐盟每年進口大量轉基因農產品,2019年,歐盟進口轉基因大豆約占大豆總消費量的70%以上,每年還進口約25萬噸的轉基因大豆油。

我國也是較早開展農業轉基因研發工作的國家之一。上世紀80年代以來,“863”“973”計劃先后對棉花、水稻、大豆等轉基因研發工作進行部署。2008年,國家啟動農業領域唯一的科技重大專項——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農業轉基因研發進入快速發展期。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將發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寫入其中,轉基因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國產抗蟲棉花市場份額提高到99%以上,抗蟲大豆、耐旱玉米、抗蟲水稻、耐旱小麥等已形成梯次儲備。

安全性備受關注

轉基因食品自進入市場以來就備受爭議,尤其是安全性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一些關于轉基因危害的猜想也廣為流傳。

是否影響生育。2007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教授澤特克的一項研究發現“喂養轉基因雜交玉米的小鼠產下后代數量減少”,由此“轉基因玉米導致絕育”的消息傳遍全球。奧地利政府部門隨后展開調查,并委托歐洲食品安全局對該研究進行評議,最后一致認為該研究對統計數據的分析不正確,結論不可靠。2010年3月,奧地利政府進一步宣布,不接受澤特克提交的研究。在我國,“轉基因大豆與腫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關”“山西、吉林部分地區老鼠變少,母豬流產可能與投喂轉基因玉米有關”“廣西抽檢男生一半****異常,傳言早已種植轉基因玉米”等消息曾大規模在網上流傳,但都被權威部門和專家一一辟謠。

是否致癌。2012年,法國生物學家塞拉利尼發表研究稱“NK603轉基因玉米致癌”,但不久后就因“實驗存在問題”被撤稿,科學界不斷指出其漏洞,例如實驗使用的SD大白鼠只適用于90天以內的毒理實驗,但塞拉利尼卻做了2年實驗;長期毒理實驗每個處理組至少要20只動物,致癌毒理實驗要50只,而塞拉利尼的每個處理組只用了10只鼠。在我國,引起最大關注的是黑龍江大豆協會提出的“轉基因與腫瘤高度相關”,其稱“河南、河北、甘肅、青海、上海等地是消費轉基因大豆油較多區域,這些區域同時也是腫瘤發病集中區”。但協會負責人引用的依據就有曾被科學界否認的塞拉利尼的研究。后來,農業部及多領域專家相繼指出上述論斷的問題,例如,人群腫瘤發病率不能靠轉基因消費來做簡單推測,而要考慮遺傳、生活方式、環境、老齡化等多種因素;相關性不等于因果關系,就像每年小麥拔節時,也是麻疹流行季節,但兩者無因果關系。

是否致敏、產生耐藥菌株。有研究稱,基因重組引入的新基因會合成新蛋白質,相應地,免疫系統會產生新免疫球蛋白,可能導致一部分人發生過敏反應。還有研究稱,為方便檢測轉基因是否成功,常將抗生素抗性基因作為標記基因應用在轉基因技術中,人類食用后,可能出現耐藥菌株。對此,羅云波解釋說,目前在學界普遍已不再使用這種抗生素抗性基因了,即便使用,也一定會在使用后再將其敲除,大家不用擔心。一個轉基因產品從實驗研究成功到上市,需要經歷多次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安全評價(涉及醫學、營養學、毒理學、環境學等)、獲得安全證書、獲得品種鑒定證書、獲得生產許可證,直到獲得經營許可證。上市前對轉基因食品的過敏性問題有嚴格的檢測,可保證絕大部分人不過敏,可能導致的過敏率比普通食品都要低。

抵制謠言,讓消費者自主選擇

關于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討論仍在持續,記者采訪的兩位專家均認為:“通過安全評價、依法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與傳統食品同等安全!痹诹_云波看來,轉基因操作不會增加食物的安全風險。目前,我國沒有發生過任何轉基因食品中毒事件。食品安全本就是相對概念,即便為純天然食物,科學家也無法保證它絕對安全。一方面,很多食物只對部分人群安全,例如,花生對于花生過敏人群來說就有安全風險。另一方面,天然食物也可能因培養方式不當而產生安全隱患,例如,飼養者不能保證散養的雞是否攝入對人體不利的昆蟲。萬建民說:“我國已建立了一整套嚴格、規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監管制度,對農業轉基因生物進行嚴格的安全評價和有效監管,切實保障人體健康和動植物、微生物安全,保護生態環境!

“每個人都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接納轉基因食品,但轉基因的謠言應及時、全面地糾正!绷_云波說,有些轉基因的爭論早已超過科學范疇,很多聲音與媒體的不當傳播、商業利益、國際貿易、民族情緒等相關,希望在轉基因食品的討論中,一切基于科學和理性。政府應多鼓勵開展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研究,完善安全性管理和相關法律體系,讓消費者更安心、更理性地認識轉基因食品。

 





 相關新聞

 勞動課事關孩子未來  2022/6/8
 Cell子刊:首次證實飲食中的特定氨基酸與抑郁癥的嚴重程度顯著相關  2022/6/6
 “早熟社會”帶來隱憂  2022/6/2
 NEJM | 突破!利用植物生產的新冠疫苗獲批上市,對所有新冠變異毒株的總體有效性為70%  2022/5/30
 65歲是慢阻肺暴發點  2022/5/27
 傳染病從哪條道來的  2022/5/23
 腸癌成消化道頭號腫瘤  2022/5/20
 走得越快,人越年輕?科學家發現步行速度與端粒長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022/5/11
 久坐一步步摧毀血管  2022/5/9
 12國報告169例兒童不明原因肝炎,國內專家:保持警惕但無需恐慌  2022/5/2

CopyRight © 六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版權所有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地址:六安市皋城中路 郵編:237000
E-mail:lacdc@foxmail.com
總計訪問人次:
3288721
在線人數: 84
亚洲の无码 国产の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