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我國消失多年 國際輸入風險猶存
人民日報
2011年07月28日 本報記者 王君平
【核心閱讀】
脊髓灰質炎,也就是俗稱的“小兒麻痹”,傳染性很強,易致終生殘疾,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該病種在我國已基本消失,但國際輸入的風險猶存。全球仍有脊灰野病毒本土流行的4個國家之中,3個國家與我國接壤,分別是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
為使人類徹底消滅脊髓灰質炎,需要我們普及免疫、隨時監控,同時加強國際合作。
“人類處于消滅脊髓灰質炎的前夜。在達到目的之前,脊灰病毒就像是被壓在蓋子下面的‘魔鬼’,一旦放松,就會跑出來繼續危害人類,使我們的努力倒退!敝袊膊☆A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說。
這是王宇在日前舉辦的“消滅脊髓灰質炎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該研討會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新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辦。包括王宇在內的與會者,為脊髓灰質炎的防治敲響了警鐘,也紛紛提出了政策建議。
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也就是俗稱的“小兒麻痹”。1988年至今,全球脊髓灰質炎病例銳減99%。從2000年起,我國已經連續維持11年無脊髓灰質炎。
人們關心,繼天花之后,脊灰能否成為人類消滅的下一個疾?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副主任羅會明說,疾病多發于嬰幼兒,以糞—口感染為主要傳播方式,發病前3—5天至發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糞便內排出病毒。
羅會明介紹,脊灰病毒主要侵犯人體脊髓灰質前角的灰、白質部分,對灰質造成永久損害,使這些神經支配的肌肉無力,出現肢體弛緩性麻痹。一旦引起肢體麻痹易成為終生殘疾,甚至危及生命。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脊灰實驗室主任許文波說,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脊灰無藥可醫,只能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只有通過脊灰疫苗常規接種、強化免疫活動,維持高的脊灰疫苗接種率,建立免疫屏障,保護兒童免受脊灰病毒的危害。
脊灰曾在我國廣泛流行。20世紀60年代初期,每年約報告2萬—4.3萬例。1960年,我國成功自行研制口服脊灰減毒活疫苗,1965年開始在全國逐步推廣使用。
隨著全國消滅脊灰規劃的實施,在加強常規免疫的基礎上,開展了強化免疫,脊灰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下降。
“我國最后一例脊灰本土野病毒病例發生于1994年,最后一次發現輸入性脊灰野病毒是在1999年,該病毒被證實源于印度!蓖跤罱榻B,“2000年10月,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其他國家一起宣布為無脊灰地區。我國消滅脊灰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高水平的接種率是阻斷脊灰野病毒傳播的重要保障。2001年以來,我國兒童脊灰常規免疫報告接種率均在98%以上,每年使1600萬兒童免受脊灰病毒危害。
羅會明說,從1990年開始,我國部分省開展了局部地區強化免疫活動。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5日開展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的強化免疫日活動。2000年12月至2010年,累計免疫兒童6.1億劑次。
宣布成為無脊灰地區之后,我國就高枕無憂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還有國際脊灰野病毒輸入的風險。
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報告1349例脊灰病例,其中,我國周邊國家占51%。2010年,塔吉克斯坦、俄羅斯脊灰暴發,僅塔吉克斯坦就報告了457例病例。
王宇表示,目前仍有脊灰野病毒本土流行的4個國家之中,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我國接壤。同時,與我國接壤的尼泊爾、緬甸近年也監測到脊灰野病毒病例。我國野病毒輸入風險趨大,如部分地區接種率不夠高,一旦有野病毒輸入,則有局部暴發的風險。
2009年—2010年,23個曾經實現無脊灰狀態的國家因為病毒輸入再次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主任申英秀先生指出,“脊灰病毒是一個危險的敵人,它可以通過飛機、汽車、船只或徒步旅行的方式,遠途傳播,任何人都可能是攜帶者。在我們完成全球根除脊灰的任務之前,只要還有一名兒童身染脊灰,世界各國的兒童都面臨感染的風險!
許文波說,脊灰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接觸性傳染病,隱性感染(占99%以上)和輕癥癱瘓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隱性感染(最主要的傳染源)在無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見,而明顯發病者少見;即使在流行時,隱性感染與臨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過100∶1。也就說,只要有一個發病,可能會有100個傳染源。
羅會明說,輸入幾乎是防不勝防的,這正是我國維持無脊灰面臨的巨大壓力所在。
一方面,脊灰野病毒輸入風險持續存在,部分西部欠發達地區免疫覆蓋率較低,存在一些免疫空白;一方面,一些地方存在麻痹放松思想,局部地區監測質量有所滑坡,常規免疫工作發展不平衡,部分省份強化免疫工作經費不足。
羅會明說,我國應及時開展風險評估,發現有脊灰輸入傳播風險的潛在地區(尤其是與脊灰流行國家接壤的邊境地區),提前做好針對性的預防工作,從而有效地防范脊灰野病毒輸入傳播。
他建議,一旦某地出現局部脊灰野生病毒傳播,馬上進行針對性“掃蕩”,采取圍堵的措施,預防控制疫情蔓延傳播。
許文波認為,必須保持高水平的病例監測的敏感性。我國病例監測實行“零”病例報告制度,即使未發現病例,也要定期報告。各醫院每10天向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匯總報告。同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10天對轄區內監測醫院進行病例搜索。
同時,還要對環境進行監測,監測污水中有沒有病毒的存在。
2011年4月,衛生部下發《脊髓灰質炎野病毒輸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關事件應急預案(試行)》,以有效預防和快速處置脊灰野病毒輸入性疫情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相關事件,維持我國無脊灰狀態。
衛生部疾控局李全樂處長說,我國免疫規劃工作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制定實施新的行動計劃,以更好地指導我國維持無脊灰工作的順利開展。